您好,欢迎来到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官网!

优秀论文

Teaching research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优秀论文

论《诗经》中的政治怨刺诗 ——探究政治怨刺诗对现实社会的借鉴意义与教化作用

发布时间 : 2019年04月08日     来源 : 本站     作者 : 管理员     浏览量 : 0

——柳月


[摘 要]:《诗经》的作者不下数百人,他们中有平民,也有达官显宦,囊括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他们所作的政治怨刺诗是关照现实的一面镜子,具有借鉴意义与教化作用。从篇幅比重可以看出,政治怨刺诗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王朝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可以看出,政治怨刺诗的产生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因此,对《诗》中的政治怨刺诗的研究是具有深重价值和必要性的。我们需要时刻以《诗》警示自己,从其中的政治怨刺诗中汲取经验教训,广纳善意,科学治理,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关键词]:《诗经》;政治怨刺诗;现实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总共收录了古代诗歌305首,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是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融合的表现形式,但经过长期流传,乐谱和舞蹈早已失传,仅留下了诗歌,即《诗经》(以下简称《诗》)。《诗》的作者不下数百人,他们中有平民、士兵、妇女、官吏,也有达官显宦,时至今日,他们的真实姓名大都无法考证了,然而这些无名诗人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并未降低。《诗》的产生,目前学术上有三种说法:一是“采诗说”[1],二是“献诗说”[2],三是“作诗说”[3],总之,《诗》是经过很多人长时间收集整理加工而成书的,是统治者为了“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4]而采取的到民间收集并编辑的一种制度的衍生物。《诗》内容丰富多彩,真实地描绘出了二千五百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具体来说,包括有:描写统治者相互攻伐,对民众横征暴敛,造成民众生活艰辛困苦;描写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其中很多篇章是描写离人思妇想念远征的丈夫,
相思成疾;描写爱情和婚姻的,有欢乐的,也有悲惨的;描写不得志的文人和官吏的政治怨刺诗;反映周部族发展的史诗;描写颂歌祭歌等等。《诗》具有其他作品非凡的影响意义,它不仅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给与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

                                                             
[1]“采诗说”:古代帝王为了考察人民的反映、政治的得失,设立采诗的官员,定期到各地采集诗歌,献给太师(乐官),太师配上乐曲,可能还经过了润色和整理,最后献给天子。
[2]“献诗说”:周代有公卿列子向天子献诗的制度。《毛诗·卷阿·传》中写道:“明王献诗以陈其志,遂为工师之歌焉。”这些诗,有的是公卿自己创作的,还有的可能也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它的内容不外乎颂美和讽谏。
[3]“作诗说”:一些祭祀诗以及记述统治者游猎出兵或宫室落成的诗,可能就出自巫祝、史官之手。
[4]“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出自《汉书·艺文志》中的“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人的语言文学修养,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无以言。”[1]。另外,《诗》还具有教化作用,孔子对他的弟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虫鱼之名。”[2],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可以提高人的品德涵养,教人懂得尽人论、修身齐家,还可使统治者观察时政得失,使士人相互切磋砥砺,以至怨刺统治者的政策措施,把诗教提到了治国兴邦的高度。
一、政治怨刺诗的含义及意义
政治怨刺诗又称政治讽喻诗或政治讽刺诗,是指《诗》中那些以关注国家命运和政治得失为主要内容并具有讽刺和劝喻意义及哀怨情感的诗篇。这类政治怨刺诗涉及作者的阶层较广,从平民到贵族,不同阶层的人怨刺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出自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和官吏之手,多为讽喻劝诫之作;也有出自普通劳动者之手,反映下层民众的思想和愿望之作。根据《毛诗序》的说法,这类诗歌大部分收录在《大雅》和《小雅》中,属于政治怨刺诗的总共有53首,从篇幅比重可以看出,政治怨刺诗是《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王朝特殊的历史时期也可以看出,政治怨刺诗的产生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因此,对《诗》中的政治怨刺诗的研究是具有深重价值和必要性的。
二、政治怨刺诗的内容及作品
    《诗》中的政治怨刺诗的代表作品有《大雅·民劳》《大雅·荡》《大雅·瞻卬》《小雅·祈父》《小雅·白驹》《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雨无正》《小雅·北山》《小雅·何草不黄》《魏风·硕鼠》等等。这些作品主要是讽刺周厉王、周幽王和周宣王的,其中以讽刺周幽王的最多。作品主要揭露了当权者的昏聩,批评执政者排斥贤才、听信谗言;指斥一些权臣拉帮结伙、妒贤嫉能;斥责统治者采用荒唐的治国策略,导致国家危机四伏、民众苦不堪言。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还原周王朝,大致了解到当时政权统治的黑暗和民众生活的不幸。以史为镜,关照现实,这对现实社会具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和教化作用。
三、政治怨刺诗的作品解析
    具体来说,文人、公卿所作的政治怨刺诗篇目较多,语言水准也较高。如《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4]这是西周贵族
                                                             
[1]“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孔子说:“不读《诗》,没法说话。”
[2]“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虫鱼之名。”:出自《论语·阳货》,指孔子说:“年青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泰伯》,人的修养,开始於学诗,自立於学礼,完成于学乐。儒家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
[4]“民亦劳止...憯不畏明。”:汔(qì),乞,求。憯(cǎn),曾。整句意思是“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


召穆公劝诫厉王要安民防奸的诗。周厉王任用奸佞,横征暴敛,致使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召穆公从巩固周王朝统治出发,写此诗讽刺那位年轻的掌权者,让他纠正错误做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动乱,安定人心,使社会归于安定。又如《小雅·小旻》中,“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1]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不能采纳善谋的诗。诗人大概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而无实权的官吏,看到幽王的昏庸和实行的邪僻政策已将国家推向了灭亡边缘,他痛心疾首又万分恐惧,发出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千古名句,表达了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民的真挚感情。
而普通劳动者的政治怨刺诗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这是一首劳动者反抗沉重剥削、向往美好生活的诗,诗人形象地将统治者比喻成贪得无厌的肥老鼠,形象而贴切的揭露了他们剥削成性、不考虑劳动大众死活的贪婪本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愤慨和想要摆脱压迫的渴望。又如《小雅·何草不黄》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3]这是一首征夫苦于行役的怨诗。这首充满抗议和控诉的诗,用反问的语调,诉说了征夫所过的非人生活,被统治者视为草芥、禽兽,常年在外奔波,不能和家人团聚,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的痛苦,只能唱出来以宣泄这愤懑之情。
四、政治怨刺诗的产生由来
以上作品让我们深思《诗》中的政治怨刺诗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从周末衰微,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刑政严苛的政治背景来看,政治上的黑暗使得民不聊生,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怨声载道,想要发泄心中不满;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取代井田制,剥削加重,劳动人民肩上的负担重了,则开始拿起文字的武器来反抗压迫;从文化发展来看,
由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不集中,文化发展有了喘息的机会,人们在
宽松的文学环境下言论较为自由,失势贵族和平民百姓都敢于表达自
                                                            [1]“旻天疾威...伊于胡厎。”:旻(mín)天,指天,暗指周幽王。回遹(yù),邪僻。潝潝(xī),低声附和的样子。訿訿(zǐ),诋毁,诽谤。厎(zhǐ)。整句意识是“上天肆虐逞威风,人间散播灾难种。歪门邪道坏政策,何日结束何日终?好的谋略你不听,坏的主意反采用。我看如今这政策,存在很大的弊病。说好道坏论不休,让人悲哀让人愁。好的建议一提出,无人采纳反阻挠。坏的主张提出来,一一采纳不更改。我看如今这政策,国家要成啥状态。”
[2]“硕鼠硕鼠...爰我所得。”:贯,“宦”的假借字,侍奉、养活。女,通“汝”,你。逝,通“誓”,发誓。爰,乃,就。整句意思是“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死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美好乐土,那是安居好去处。”
[3]“匪兕匪虎...行彼周道。”:兕(sì),野牛。率,循,沿着。有芃(péng),兽毛蓬松的样子。有栈,役车高高的样子。整句的意思是“即非野牛也非虎,常在狂野里奔走。可怜我们出征人,早晚忙碌不停休。狐狸尾巴毛蓬松,躲进深深绿草丛。高高役车道中行,行进漫长大路中。”
己的愤慨,“士风”在这个时代逐渐开始盛行,怨刺诗正是士大夫们表现现实生活最直接的产物。
五、政治怨刺诗的教化作用
毋庸置疑,《诗》中的政治怨刺诗是具有教化作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衍生出分配不均、收入差距增大、官僚腐败等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使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能够健康、有序,我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改良制度、体察民意、深入调研、科学治理。
那么,我们需要时刻以《诗》警示自己,从其中的政治怨刺诗中汲取经验教训,广纳善意,科学治理,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毛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2]皮锡瑞,《经学通论》之《诗经通论》,中华书局出版。
[3]闻一多,诗经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 2002。
[4]侯文冉,杨延编撰,诗经文献研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0。
[5]王秀梅译注,《中华经典藏书》之《诗经》,中华书局出版。